名人专栏

以“道”管治企业  纪律好事办好/顾及然

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”被视为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,孙子兵法的“道”则是务实而不务虚,对于企业而言,孙子兵法的“道”就是对目标的渴望与争取,做“对的策略、对的纪律、对的执行力”!

《孙子兵法》的“五事”,就是战略的5大要素: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。

“道”!说到“道”,很多人会想起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“道”这个字的确寓意深远,对中国文化与历史而言有讲不完的内涵,单就老子的“道”来看,就有3种含义:

1. “道”为宇宙的基本原理:在这个解释中,“道”代表宇宙的运行法则或基本原理。它是无形无象、无始无终的存在,贯穿万物,使宇宙运行有序。无法用言语或概念来完全理解,只能透过体验和直觉来感知。

2. “道”为生命的本源:这种解释将“道”视为一种生命的本源或能量,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在,与自然和谐相连。透过与“道”的连结,个人可以达到心灵上的平静、智慧和自我实现。

3. “道”为无为而治:这种解释认为“道”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,意味着顺应自然的原则,放弃个人执着和努力,从而达到事事自然而然的状态。这种观点主张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控制欲望,顺应“道”的运行。

无论如何解释,“道”在《道德经》中都被视为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存在,它是一种深奥的哲学观念,需要透过直觉、体验和修炼来理解和体悟。

至于《孙子兵法》,“道”代表的是思维、信念、态度、原理,也就是我们行进的道路与行动的依据。

“天”代表的是趋势、时代、机会、眼光,而且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机会,只要用心去观察,用心去寻找,就有各式各样的机会,所以千万别说:“你们那一代如何如何、我们这一代如何如何,我们没有你们的那种机会了。”机会是创造出来的,是走出来的。

“地”代表的是现况、政策、环境、市场,也就是必须掌握必要的资源与能力,也必须先盘点手中的资源与能力,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与商业模式,也就是利基市场。

“将”代表的是领导、管理、互动、沟通,《孙子兵法》里有特别提到为将者必须具备“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”5个方面的条件,才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。

“法”代表的是制度、系统、平台、组织,表面上都是冰冷的规范与典章制度,但内容实际上则是强调行动的纪律与坚定的意志。

主孰有道

看到这里,会不会觉得有点枯噪?没关系,我们直接来看一段《孙子兵法》的内容文字吧!

孙子兵法的第一篇〈始计〉中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文字,用来描述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强弱,那就是“主孰有道,将孰有能,天地孰得,法令孰行,兵众孰强,士卒孰练,赏罚孰明”,我们一句一句的来进行拆解。

“主孰有道”的字面意思是说,领导者的做人处事是否合乎上面提到的那个“道”,所以中国古代常会用“有道”、“无道”来描述帝王的贤明与否,也就是施政、运作是否合于道?

但这个“道”太抽象啦,我来为大家更直白的解说一下。

例1:谷歌

怎样的施政、运作可以合于道?不同企业、不同组织的要求各有不同,没有单一的标准,甚至不同行业、产业的具体做法也大相径庭,以世界知名的谷歌(Google)为例:

●谷歌的企业文化强调“创新”与“大胆尝试”,不会去要求几点上班、几点下班,要不要穿工作服、西装等等;

●在谷歌的核心企业价上,它很清楚明白的告诉员工“不穿西装你也可以很严肃(You can be serious without a suit)”、“你不需要坐在你的办公桌前 (You don’t need to be at your desk)”;

●所以谷歌整个企业呈现出来的氛围就是自由、开放的气息。

例2:TSMC

换一家企业,以目前半导体业炙手可热的 TSMC 为例:

●企业核心价值是“诚信正直”(Integrity)与“承诺” (Commitment);

●TSMC 是帮无晶圆厂设计公司及整合元件制造商进行晶圆代工,而且做的都是几个奈米 (nano-meter) 的事,几乎容不下任何一丁点儿的误差;

●不容得一丁误差,所以员工都必须身着连身的制服,头戴工作帽,并且战战兢兢、小心翼翼的处理手边的工作;

●有条规,整个企业呈现出来的就是精准与效率。

纪律价值

乍看之下,这两家企业的“道”就很不一样,因为做事的方法不同嘛,但其实,那并不是孙子兵法所讲的“道”,孙子兵法里的“道”是贯穿整个企业的一种共有的价值。

什么价值?——纪律!

无论是奔放自由的谷歌还是精准效率的 TSMC 都必须讲求纪律,包含执行力、做对的事、清晰的目标。其中,执行力又包含对的人才、对的策略、对的模式。

如果一家企业、一个组织、一个部门没有纪律,第一个问题就在于有没有执行力,没有执行力就不会有纪律。

那又为什么缺乏执行力呢?因为人不对,事情就不对,执行力就出不来。

其次,如果人对了,但没有对的策略,一群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,越有执行力就错得越彻底,这样的执行力得不到期待的成果。

如果人对了,策略也对了,还是缺乏执行力,那就是模式出了问题,这是大问题,不是换几个人、换不同策略就能解决,而是要重新去检视营运的模式是否有问题,包含目标客户的选定、价值主张的分析、销售渠道的选择、客户关系的维持、收益来源的检讨、关键资源的取得、关键活动的设计、关键伙伴的合作、盈利成本的结构等都必须一一检视与调整,如果模式不对,执行力仍旧出不来。

做对的事也很重要,不然就是瞎忙,因为大家只是忙于做事,却不知道是不是在做对的事,或是只是想把事情做对,都无法做出成效,在政府体系里面比较容易出现这种公务员心态。

“纪律”实现目标

再来就是“目标”的问题,我们曾在不同的篇章里探讨过如何订定目标,大家可以回头去参考一下,包含 SMART 以及 PURE 等两大法则,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。

既然“主孰有道”讲得是纪律这件事,那么这个“道”到底是什么“道”呢?

这个“道”不是上面那些形而上的事物(老子所说的),相反的,孙子兵法是非常务实而不务虚的,这个“道”就是对目标的渴望与争取!

所以,“主孰有道”就是透过纪律与执行力来实现目标的能力。



反应

 

名人专栏

凭技术无法取胜 “练”造就团队胜负/顾及然

从字面上来看,孙子兵法中的“士卒孰练”就是士卒们的技术和训练是否精良,这件事对军队是非常基本的原则,如果没有起码的训练,没有给予基本的操演,根本没办法作战打仗,等于是一群人打群架,这在战场上简直不成章法,也施展不了战术与兵法,简单来说与“送死”无异。

“士卒孰练”的关键就在这个“练”字,练什么呢?就是练“智慧”、练“经验”、练“努力”,这3者都需要练,智慧要靠学习,经验也要累积,努力更需要不断强化。

因为战场上,都是要拿生命来面对,如果缺乏判断的智慧,不知道如何应变,很可能会非死即伤,损失惨重。

今日,就谈“士卒孰练”的意涵。

这里先讲个故事:

秦末民变四起,最有名的就是陈胜、吴广在大泽造反,点燃了各地的战火,那是西元前209年(秦二世元年)七月,也就是秦始皇帝死后一年。仓惶中,秦国少府章邯授命前往骊山将犯有重大罪刑的刑徒改编成军队,并在极短时间完成训练后就派赴战场去镇压民变。

章邯所率领的20万秦军接连扫平了陈胜、吴广、周章、田儋、魏咎、邓说、伍逢、蔡赐等民变,势如破竹,并在秦二世二年九月,于定陶之战击破较有规模的楚军主力,斩杀楚武信君项梁(项羽的叔父),然后率军北渡黄河,准备与驻守北方的20万王离大军合歼赵国,反秦的军事力量在此时已岌岌可危。

先关中者为王

章邯与北方长城前来增援之王离大军大败赵军于邯郸,随后王离继续包围赵王歇于钜鹿,章邯则屯兵于南棘原,修筑墙垣甬道输送粮草辎重给围城的王离秦军。

赵国陈余往北收拾恒山残兵得数万人,并驻军于钜鹿北方,同时派人向南方的楚军请救,当时楚军还有大约七、八万多的兵力,于是兵分两路,一支以宋义为上将军前往北方解赵国钜鹿之围,一支以刘邦为主将沿黄河进攻关中,后楚怀王许诺“先关中者为王”。

此外,还有燕、齐、魏、代、辽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钜鹿前来救援,但这些诸侯军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,只是陈兵观望。

激起士兵不满

这时,宋义率领的楚军行至安阳后,也同样长达一个半月按兵不动,随宋义北上的楚军副将就是赫赫有名的项羽,项羽急欲攻打秦军为叔父项梁报仇,更不希望刘邦的军队先攻入关中,于是再三催促宋义发兵,宋义非但不愿发兵,还下令有妄图作战者皆斩,然后日日在军帐中饮酒作乐。

其后,宋义仗势着自己的影响力,安排其子宋襄到齐国当相邦,并亲身送行到无盐时,因为天气已转寒,于是在帐中饮酒作乐,让随行饥寒交迫的兵士苦不堪言,项羽抓住时机,激起了士兵对宋义的不满,在隔天早晨闯进军帐中将宋义父子斩首示众,并派员胁迫后楚怀王改命其为上将军。

章邯疲于奔命

秦军兵力有王离和章邯共计40万大军,而项羽的楚军只有5万兵力,远远少于秦军,这场仗几乎没有胜算,但项羽先派英布、蒲将军率2万楚军渡漳河去袭击秦军运粮甬道,让围攻钜鹿的王离大军断粮,也让负责运送粮草的章邯军队疲于奔命。

然后,项羽亲率所余3万兵力渡河,并下令打破炊具、凿沉舟船,每位兵士只能携带3日口粮,以示拚死一战之决心。

果然,在退无可退,且弹尽粮绝的恐惧下,3万楚军个个士气高涨、以一当十,十分勇猛,一举击破了秦军勇将苏角的军团,迫使章邯大军溃退,并撤走了对王离军队后备的支援。

此时项羽马不停蹄翻身再战王离、涉间之长城军团,九战九捷,打得秦军完全失去战斗意志,最后秦将王离被俘、涉间拒降自焚而死,章邯在退无可退、战也无功(赵高把持朝廷)的情况下,与司马欣、董翳率秦军约20万众于殷墟向项羽投降,自此,整个历史注定了秦朝的走向灭亡。

“乌合之众”促成大局

这场战役完全体现了“士卒孰练”的重要性,秦末民变四起的初期,各地造反民众都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,虽然声势浩大,但面对章邯从骊山操促成军的囚犯军队,仍毫无招架之力。

其实,当时的燕、齐、魏、代、辽等十几路诸侯军,以及刘邦的3万兵力也差不多都是乌合之众,认真来说都不是正规军的对手。

所以,当章邯20万大军剿灭陈胜、吴广、周章、田儋、魏咎、邓说、伍逢、蔡赐等各地民变后,所有诸侯军都不敢与其正面交战,各位可能会很好奇,那为何章邯不趁此机会把这些诸侯军逐一歼灭?

这就是有智慧、经验的人与缺乏智慧、经验的人之间的差距,章邯也很清楚自己手中的20万大军有一半都是毫无军事训练与作战经验的罪犯,如果要打正规战,也不一定可以讨到便宜。

于是,他的选择是立即北渡黄河与真正的正规军,王离驻守长城的20万大军会合,而且是由王离大军来围困棹君残部,自己呢,则是退居第二线负责好草的补给运输,也争取时间进行部队训练。

不硬碰切断粮草

相对,项羽的5万楚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,因为真正有训练、有规制的楚军已经在定陶之战时被章邯歼灭,项梁还因此战死。所以,项羽不敢硬碰王离的正规军,而是先设法切断粮草供应,制造混乱与军心不稳,他派遣的英布、蒲将军率两万楚军是去打章邯的运粮部队,也是以非正规军去打非正规军,真的非常有智慧。

然后,真正的大战,他是等王离军队开始动荡的时候,以破釜沈舟的方式,逼着自己手中3万名非正规军以“拼死”的方式去打仗,这又是另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作法。

结论:放眼企业,不也如此?

所以,有没有发现,“士卒孰练”并不仅指士卒的训练是否精良,真正的关键是在于“练”这个字,也就是为将者有没有“士卒孰练”的智慧、经验、努力。放眼企业,团队也要靠“练”,才能一鼓作气,取得胜利!

反应
 
 

相关新闻

南洋地产